JYT.HUNAN.GOV.CN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工作 > 最新动态 > 正文
株洲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助力“火车拖过来的城市”
www.hnedu.gov.cn 发布时间:2013-05-24 10:57 浏览数:4428

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芳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

伴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株洲的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5月25日,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芳在接受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时,畅谈职业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描绘出职教与城市同发展、共奋进的壮阔图景。

繁荣工业催生职教“沃土”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被人称为“火车拖过来的城市”。5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几千人的小镇,现在城区人口超过百万,是典型的“先有工业再有城市”。日益繁荣的工业催生出了对职业教育的旺盛需求,培育出一片职业教育的“沃土”。

徐晓芳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满足对技能工人的需求,大型企业都有对口服务的技工学校或中专学校,当时株洲的这些学校在全国都很有地位。湖南14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株洲占了4所。上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下,株洲5所高职学院中,有1所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还有4所是省级示范高职学院; 28所中职学校中有5所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省总共也只有不到40所;株洲下辖5个县市的职教中心全部是省级示范职教中心。全市中高等职业院校中有1个国家精品专业,2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39个省级精品(特色)专业,13门国家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10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59位省级专业带头人。

要了解株洲职业教育的成就,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指标”就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与普通高中“拼高考”不同,职业教育拼的是技能,是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职业能力。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株洲市代表队所获的金牌占到了全省的1/3。今年的全国竞赛还没有开始,但省级的结果已经出来, 33个项目的角逐中,株洲市获得了汽修、服装、商务英语、烹饪等项目的14块金牌,成绩十分亮眼。

与城市一起蜕变前行

从一开始,株洲职业教育就紧紧与产业、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徐晓芳说,作为老工业城市,当前株洲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株洲职业教育为什么要搞改革和创新?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能够真正为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2011年,株洲就在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有几个核心的要点。首先,是要建设特别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二是从内涵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行校企一体化办学,进一步推进株洲的职业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三是拓展视野,走出国门,把先进和发达国家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资源引进株洲。四是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要把中职、高职直至本科教育连通,形成清晰的层次,让学生有更多不同的途径发展自己、实现目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对推动职业教育和株洲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让职业教育在助推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固然是政府的规划目标。但徐晓芳认为,这其实也是家长和学生的期待。他说,如果倒退回十年前,可能不止是株洲,全国特别是中部和内陆省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等原因带来的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下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到沿海一些制造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去打工。而十年后,现在的职业教育跟以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目标已经不是培养外出的打工者,而是培养对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有用的人才。很多学生也不再愿意去珠三角、长三角当普工,而是希望在本土找到自己拥有一技之长的工作。这种新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既能推动株洲乃至湖南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也满足了当地孩子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愿望。

“如果我们办职业教育不跟行业产业企业紧密的对接到一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徐晓芳说,株洲市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成立了9个职业教育集团,涵盖株洲的骨干和主要产业;实施“十百千工程”,就是建立10家校企合作示范企业,每年派100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跟班学习,聘请100名能工巧匠到学校当专业教师,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学生就业方面特别强调立足本土、与优质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产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人员,掌握什么样的技能,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让株洲职教园区成为中南地区改革创新之都

株洲职教园区也是访谈中网友关注的话题。徐晓芳介绍,按照规划整个职教园区面积13.9平方公里,11所学校进驻,包括5所中职学校和6所高职学院,学生10万余人;目前已建成4所,大概到2015年可建成10所。园区将不仅覆盖株洲,还要面向长株潭、全湖南,乃至辐射整个中南地区。他还透露,株洲职教科技园已经更名为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名字的更改,但却透露了株洲职业教育要成为全省龙头的雄心。在回答网友问题时,徐晓芳更进一步描绘了职教园区的目标——要成为株洲的城市名片;要为整个株洲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更要成为中部地区的改革创新之都,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学改革模式以及整个园区管理做到全国一流,走向国际化。“这个蓝图肯定可以实现。”他自豪地宣称。

对于这一蓝图,株洲市委、市政府有着坚定的决心,它是株洲市四个“百亿工程”之一,也是株洲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工程。园区不是为了把学校简单的搬到一块,而是让株洲职业教育的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园区有很多原来单个职业院校无力独自建设的公共设施,如大型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实训中心等,还有一些昂贵的教学实训设备如精密数控机床、航空设备等,由政府来统一建设,惠及园区中所有学生;构建统一的网络和信息平台,实现能源高度集约;促进校际优秀师资共享,学生学分互认互动等;今后株洲市还想把园区变成学生创业孵化的平台。园区更引入了城市的概念,学校与城市居住区交叉,把整个株洲未来城市建设中一些文化,体育,人文等方面资源都往职教园区迁移,使园区学生和社会居民都能分享政府提供的优质公共资源。徐晓芳说,在他心目中园区要带动整个株洲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止是株洲的希望,也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希望。

以市州为单位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株洲职业教育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北有天津,南有株洲”。徐晓芳坦承,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必须走出去跟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利用他们的资源推动我们的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所以,株洲通过教育部国际交流司和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的对外联络部与国外特别是欧洲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机构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一方面改变了以前单方面派出少部分教师到德国进行培训的做法,去年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把欧洲职教集团的一批教授、专家,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师请到株洲来,对本地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很大提升。二是跟欧洲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比如说跟宝马公司的合作,教学,实训设备由公司提供,所有教师由公司进行培训,拿到合格证才可以担任“宝马班”的教学;学生通过2个月的学习之后就要到公司实习,“学习——实习——学习——实习……”交替进行。成绩合格就可以拿到宝马公司颁发的证书,在中国和德国一样有效。

为了将国际交流合作推向一个更深入的水平,株洲还准备和欧洲职教集团成立中欧职业教育学院,更好地引进先进的认证体系、课程体系等,促进学生的互派、互访。2013年,株洲着手筹建中德(株洲)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徐晓芳说,名字还没有最终确定;第二是到德国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基地,通过这个基地培育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新东西。第三是想通过本地院校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院、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等方式,取得更大的成果。(文/王轩 摄/沈娟娟)

点击进入: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芳访谈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教育部 湖南教育网